周二亚盘,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报6.8113,上周五在中国央行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币一度急速反弹,一度涨破6.80心理关口。而周一,在央行实行“逆周期因子”后的首个交易日里,在岸人民币开盘也大涨超700点,日内最高触及6.8061.
上周五,央行题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的公告显示,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
所谓“逆周期因子”,是一种调节外汇市场的工具,实际上就是改变原有的人民币计算模型——在加入该工具以后,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基于市场化原则,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改变后的计算模型,不仅有助于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也可以大幅提振市场的信心。
“逆周期因子”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17年5月,央行就曾经实行过一次,当时使用这一工具后,人民币兑美元就开启了长达半年的市值通道,直到2018年1月,由于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中间价报价行才陆续把“逆周期因子”再次调整为零,换回原来的计算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争端不断的背景下,由于美元获得避险买兴支撑,人民币兑美元处于弱势,不过,由于弱势人民币更有利于出口,美国总统特朗普因此也一直指责中国央行操纵汇率以取得在贸易谈判中的有利位置。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央行此次宣布加入“逆周期因子”,就展示了中国并无意将人民币作为中美贸易的武器。瑞穗银行表示,中国央行此举显示了该行并没有将“人民币走弱”作为贸易冲突中的武器。“逆周期因子”本质上并不是对人民币的定向偏倚,而是为了保持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相对稳定态势。
此前,中国央行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增长韧性较强,人民币汇率有条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