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的五大要素
外汇市场的五大要素
1. 央行利率
从宏观角度看,央行及其利率政策对外汇市场起着决定性影响。通常来说,当央行上调利率时,意味着国家经济向好,央行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而央行下调利率时,则意味着国家经济出现问题,央行对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当然,这种说法对经济活动的描述过于简化,但央行应对经济变化的思路大致如此。
当交易者试图预测央行的利率政策走向时,事情就变得复杂了。当交易者认为利率将上调时,通常,他们将在央行发布上调政策前抢先购买该货币,若他们认为利率将下调,则会采取相反操作。但是,一旦交易者的预判出了差错,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全球几大央行当中,大部分都制定了管理政策,更加关注近期目标市场的有效信号。央行发布较为明确的利率上调信号时,通常是买入该货币的好时机。
2. 央行干预
当币值浮动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超过一定限度时,该国央行就将插手干预,甚至直接定义汇率。
例如对日本这样一个经济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日元升值就对其十分不利。以DVD机的价格为例,可以说明日元币值对贸易的影响:
美元/日元汇率 | DVD机价格(美元) | DVD机厂商所得货款(日元) |
---|---|---|
80 | $100美元 | 8,000日元 |
100 | $100美元 | 10,000日元 |
120 | $100美元 | 12,000日元 |
对于日本出口商来说,美元/日元汇率达到120远比该比率为80对他们更有利,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他们卖出同样多的产品所得销售额更高。如果该比率下降,他们就需要提升销售单价,而这势必对销售量造成影响。对出口商来说,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尤其是本国货币升值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为防止货币过度升值,央行可以通过释放此前冻结的款项(准备金)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实现调控。市场流动货币增加,稀释了原有货币的价值,即该货币发生贬值。
想要预判央行干预政策相当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央行干预不像利率调控那样有事先风声,通常在干预政策出台后,人们才能得知消息。尽管如此,干预行为并非完全无迹可循,特别是当央行屡次声明其币值达到历史高点时,它出手干预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但央行通常选择人们始料不及时出台干预政策,让人们难以捉摸。
3. 期权
外汇期权交易活动中,国际贸易占比最高,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但是,投机行为在外汇交易中的占比正在不断攀升
双重不触期权(DNT)是一种特定期权类型,很受外汇交易者青睐。此类期权通常以整数金额下单市场常见的货币对,如欧元兑美元、美元兑日元等,且通常为流动性极强的投资客所青睐。当一对货币对波动较大,接近心理价位时,有时其飙升超过预期价格然后迅速回落;而有时会相当接近预期价格水平但是不会达到。
4. 恐惧与贪婪
一言以蔽之,在恐惧情绪驱动下,某一金融产品的下跌可以演变成影响整个市场的大恐慌;而在贪婪情绪鼓动下,牛市则会引发从众式的盲目买进。
20世纪20年代末那场大萧条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时,人们竞相购买华尔街的一切金融产品,几乎要把整条华尔街都扫荡一空。民众的贪婪情绪达到了顶点,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股票的价格将永远只升不降。然而不久,黑色星期二降临,恐慌情绪蔓延,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由此引发。
不独贪婪可以变成恐惧,恐惧也可以转而化为贪婪。比如,2010年,欧元区经济危机(希腊尤为严重)使得恐慌情绪在民众中蔓延,市场上出现了欧元抛售狂潮。然而不久,贪婪的情绪卷土重来,人们疯狂买入欧元,将其币值推高到了严重损害就业及可能引发通胀的程度,以至于欧洲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调控手段令欧元强制贬值。
在事后分析恐慌和贪婪情绪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并不算难事,判断情绪发生调转的时机才是关键所在。
5. 新闻/事件
有些新闻/事件早有风声,有一些则是突然发布。但不论哪一种,都极容易左右市场。很多投资者乐于追逐早有迹象的新闻/事件,因为这些新闻/事件对市场的影响是可以预判的。而对于那些突发事件,投资者则无计可施,唯一能做的就是进行风险管控,祈求自己不会遭殃。
但,并非所有计划内的新闻/事件都会引发市场波动。交易者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在引发市场波动的重大指标出现时,能够快速识别,并利用其进行交易。例如,在通常情况下,市场对核心金融机构所发布就业报告的反应,要比对制造业销售报告的反应更强烈;对零售销售额的反应也会比对货币供应报告的反应更敏感。
通过“经济日历”功能,您可以判断哪一消息对市场影响最大。当然,即使是非农数据公布或央行发布新的货币政策这样的重磅消息,也并不必然引发市场波动,但市场对它们产生反应的概率的确相当高。因此,了解市场何时可能发生波动,会令您的交易如虎添翼。